蒙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蒙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索引号: 11341622591435056N/202404-00013 组配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发布机构: 蒙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多元发力助推非遗传承保护落地生效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4-12 发布日期: 2024-04-12
索引号: 11341622591435056N/202404-00013
组配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发布机构: 蒙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多元发力助推非遗传承保护落地生效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4-12
发布日期: 2024-04-12
多元发力助推非遗传承保护落地生效
发布时间:2024-04-12 10:22 信息来源:蒙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抓手,按照“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全力以赴抓传承、抓宣传,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5项。

夯基固本,筑牢传承保护“压舱石”。开展非遗普查。立足现有非遗项目保护基础,积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乡镇(社区)进行摸排调研,通过现场走访、实地观摩等方式,全面调查了解全县非遗种类、数量及分布等情况,目前全县非遗普查成果共有民间文学、曲艺、手工技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14类567项。完善档案资料。对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抢救性保护要求,通过录音录制、摄像纪录等手段,对纳入省市县保护名录的85个项目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确保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齐全、应收尽收。建设传承基地全面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展示和对外宣传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省级项目卢家笙、淮北大鼓2个传承展示基地,开设市级项目狼山黑陶、李氏打铁技艺等工作室,打造蒙城职教园“非遗文化展示体验中心”,设立烙画、狼山黑陶、剪纸等名师工作室,吸引、培育传统技艺人才。

宣传教育,吹响传承保护“冲锋号”。举办宣传活动创氛围。结合“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主题,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体验性强的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现场邀请糖画、剪纸、草编等项目传承人进行技艺展示,1月份以来,共组织18个非遗项目参加各类展示展演活动17场次,推动非遗项目深入人心,形成人人重视保护、人人爱好的浓厚氛围。深化“三进”宣传。瞄准受众群体,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协同科协志愿者协会、曲艺协会等开展非遗传承人展示、爱心公益等活动,通过现场讲解非遗知识、开展非遗技艺传授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群众喜爱非遗项目、参与非遗项目保护。注重线上宣传扩总量。充分发挥县广播电视台、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网络平台作用,实施“互联网+非遗”行动,发动传承人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非遗传承和宣传,畅通市内外双循环,进一步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宣传广度和深度。

人才引领,培育传承保护“主力军”。挖掘非遗传人。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情况摸底登记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和个人申请等方式,全面掌握非遗传承人传承谱系、传承对象、收徒传艺、人才培养、普及教育和展示推广等情况,目前全县共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6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2人,县级126人。强化政策支持。主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业务指导。努力克服县级财政困难,将非遗传承保护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范畴,推动非遗传承工作有力有效开展。注重帮带培育。坚持县内县外双向互动,积极组织传承人员赴外省市参加保护传承交流活动,今年以来,非遗项目板桥老李家酱菜、锡包壶、狼山黑陶等参加对外交流活动2场次。以发展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队伍,培养非遗后继人才为目标,利用县文化馆公益培训班积极举办曲艺类培训,吸引广大爱好者、学徒参与其中,推动民俗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