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第一中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蒙城县第一中学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234162248595723XA/202310-0000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蒙城县第一中学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蒙城县第一中学三年(2023-2025)发展规划纲要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0-15 发布日期: 2023-10-15
索引号: 1234162248595723XA/202310-0000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蒙城县第一中学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蒙城县第一中学三年(2023-2025)发展规划纲要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0-15
发布日期: 2023-10-15
蒙城县第一中学三年(2023-2025)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3-10-15 14:23 信息来源:蒙城县第一中学 浏览次数: 字体:[ ]

第一章     总  则

 

一、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及县教育“十”发展规划及相关文件为指导,立足本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本着积极、务实、创新的原则制定本规划,力争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把蒙城一中建成能适应新形势、新高考要求的一流中学。

二、总体目标

未来三年,学校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氛围,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总目标为创建省内知名、皖北一流的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将制度完善,教育管理精细,教学设施完善,学生行为文明,校园环境优美,形成积极、进取、求新、和谐的校园精神。在此基础上,学校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 自主选择 自主发展”的新时代学习观;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将成为一个教育质量优良、办学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管理更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优质中学。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让蒙城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 

第二章  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简况

蒙城第一中学(简称蒙城一中)始建于1933年,坐落于安徽省级文化名城、庄子故里——蒙城。1978年学校被评为阜阳地区重点中学,1999年被省教委批准为安徽省示范高中,是安徽省第三所、皖北第一所通过省级验收的省示范高中。目前学校“一校两区”,共有148个教学班,学生近8000人。南校区占地276亩,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52626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多万册。东校区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3.6764万平方米,藏书10余万册。两个校区校园规划整洁,环境幽雅,景色宜人,被誉为“花园式学校”。教学楼、图书室、体育馆、运动场、多功能大礼堂、学生公寓、地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社团活动室等配套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目前教职工576人(其中职工20人)。其中高级教师195人,一级教师164人;研究生学历52人;特级教师8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获得省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等荣誉称号的有260余人次。

我校将立足于现实,不断开拓办学渠道,明确办学特色,坚持针对学生特点、切实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办学方向。并秉承学校要让社会满意,教师要让学生满意,领导要让教工满意”的办学理念,在“制度立校,科学规范”的办学实践中做出不懈的努力。在全体师生的通力合作和积极探索中,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显示出勃勃生机,目前学校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二、学校现状

(一)教育教学

1、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优良率不高,一直徘徊在50%左右;高考本科上线率一直在80%左右,一本上线率45%左右;进入“985”高校的学生每年不足100人,录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数近几年几乎为零。

2、教师队伍:我校的青年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50%左右,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主体,中、高级教师配置合理。

3、教学教研:近年来,蒙城一中的教学教研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我校的办学质量意识和教学中心意识逐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教学素养不断提升,有上百人次在市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我们以教学开放为媒,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教科研平台,持续开展了以“互听互评”集体备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我校教研教改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教学工作常规化,各年级日常教学工作向着规范化、精细化迈进。启动了校内教学督查,以“查”促“管”、促“教”,有效地促进各年级对教学管理职能的实施,以期促进各年级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4、奥赛信息:高考、奥赛与自主招生研究中心主要工作是研究高考命题与自主招生的政策法规,组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四科奥赛辅导并进行日常管理。把学科竞赛(奥赛)工作纳入学校高考奥赛研究中心的常规管理工作内容中,落实、分解到各年级组、备课组,使学科竞赛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突出延续性,并日趋规范化。通过高考、学科竞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逐渐培养一批名牌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从而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自主招生、高考研究和学科竞赛为基点,推动学校学科教与研,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优秀人才。改变单一竞赛型研究中心,从组织上改变以往单一研究为主为复合研究高考为主的综合研究机构。

(二)德育工作

1、政教: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班会制度、升旗制度等德育工作已经常规化,《学生违规处理规定》进一步修改完善,班主任业务档案初步建立。 

2、社团:我校团的工作主流是好的,团的教育比较得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形式多样,青少年的素质得到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与先进学校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后勤保障

1、教育信息化

(1)硬件建设:校园网络设备1套(接入260M电信宽带,覆盖教学楼和科教馆),计算机教室4个(不含2010年以前建设的老机房),电子阅览室2个,物理、化学、生物数字探究实验室各1个,通用技术教室2个,班班通多媒体设备108套,多媒体报告厅设备1套,教研室白板设备10套,高配录播室设备1套,标配录播室设备2套,彩色电子屏48平方设备1套,校园监控全覆盖设备1套,校园智能广播设备1套。

(2)软件建设:学校已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一个,具有网上阅卷系统软件两套,教学资源备课软件一套,租用“高考资源网”和“中华资源库”在线资源各一套,电子图书30万册,理、化、生实验光盘30多张等,信息化设备已基本齐全。

2、 后勤现状

蒙城一中新校区已建学生公寓七幢,目前老公寓楼设备设施落后陈旧,有待进行改造。

 

三、学校面临的问题

(一)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的基础工作不完善,制度编纂不成体系,执行力有待加强。

(二)教育教学

1、教学质量:达到“985”高校录取条件的学生每年所占比例不高,录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数量太少。

2、教师队伍:我校的青年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50%左右,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主体,但我们的青年教师培养缺乏有效机制。部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不熟练。

3、教科研:教师队伍实施课改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尚显薄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科教研室和年级备课组的活动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德育工作

1、政教:(1)亟待回归教育的本质,摆脱功利教育的倾向。(2)德育教育系统性不完善。 (3)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存在“接地气”的问题,及时性、针对性不强。(4)非班主任教师的德育教育思想弱化。任课教师只重视自己的学科成绩,而对学生的违纪违规的行为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形成合力。课堂上对德育思想的渗透也较少。(5)对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技能提高的培训体制未建立。  6)学校德育工作在教师层面工作目标不太深入,尽管有德育副校长,但没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

2、社团活动:(2)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时间不足。(2)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不足。(3)学生社团较少,不适应高考改革的方向。

(四)后勤保障

1、教育信息化: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国家信息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校基于信息系统整合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较缓慢,还没有实现校级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和交换体系,“信息孤岛”现象还很突出,这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2、后勤:缺少图书楼、艺术楼等基础设施。“三区”(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没有完全隔离。后勤服务质量不高。

第三章  发展目标、目标分解及措施保障

一、学校综合发展目标

(一)目标

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形成有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

2.师德建设。教师爱岗敬业,让教育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成为学生爱戴,社会尊重的教育工作者。

3.质量提升,素质教育要跟上国家要求,高考升学率大幅度提升。

4、淡化学校行政管理模式,提高学校专业管理水平。

(二)保障措施

1、汇集完善各处室、年级段、教研(备课)组、班主任职责规范,教职工岗位职责及各种量化考核细则,请假考勤及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办法,结构工资方案、教育质量评价办法等,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以及科学化有显著提升。

2、推进师德校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为人师表的修养和从教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塑造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对违背教师职业职责、有损学校声誉形象的,在评优评先、岗位安排、职务评聘等方面直接挂钩。

3、全面加强对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加大招生力度,加强毕业班管理,加快推进年段自主管理,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4、创新人事管理。尝试在年段实行任课教师聘任制,积极配合高中“无校籍”管理改革。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到合理优化,优胜劣汰。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在重大决策等方面更多地实现教师参与。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健身,激发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认同感、团队荣誉感、工作幸福感。建设各类专家团队、组织专业问题由专业团队拿意见,做决定。

二、教育教学目标及措施保障

(一)教学质量、师资队伍

1、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高考一本及本科上线在2022年的基础上实现较大的突破,力争增加一本达线率达到60%,本科达线率达到90%“985”达线百人以上。素质教育达标、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而把我校建设成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普通高中品牌名校,真正办好让蒙城人民满意的教育。

2、措施保障

教师队伍建设措施如下:

1)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配合并有效利用高中教师“无校籍政策”聚集一批蒙城名师、利用每年招师等措施,筛选一批优秀教师。

2)增强教师职业道德。以提高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形成学习、研究、实践良好氛围,依托集体备课,教科研活动,对外交流等平台,提高创新、教学、科研三种能力。内强素质,外重辅射,建立一支适应基础教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3)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机制,创设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4)建立骨干教师培养体系,打造名师培养工程。建立层级教师荣誉称号,实施梯形培养。学科名师承担对外交流讲学、帮扶及全校示范课,教学督导和评价教学活动,带头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验,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和对青年教师培养等职责。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带领下,使全校教育教学水平迅速提升,着力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专家型教师。

5)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完善《蒙城一中教师教学综合考评办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树立新的教师评价理念,改革教师评价方法,发挥评价导向、激励改进功能。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把握好发展性、全面性、个性化、主体性、互动性五个方面的原则。

课堂教学措施保障如下:

1)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等名次政策,利用好各项有利于生源素质提升的政策。

2)建立并完善适应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指导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完善校内教学督导机制,有效、及时地推进教学改革和提升年级管理水平。

4)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原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化部分管理机制,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5)逐步建立学科的优生培养计划、学困生帮扶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人尽其能。

(二)序时进度

1、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及措施

(12023年目标

形成在无校籍教师管理体系下的教师选聘制度,并完善之。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师德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措施:在常规教学督导、成绩分析、师德考核中,验证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不断修正选聘制度,继续坚持以各类培训为依托的校本培训,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措施,坚持在平时教学中评价教师,促进教师成长。

(22024年目标

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措施:在2023年各项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之。

(32025年目标

形成一支每学科有一至两名市级以上名师带头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措施:各项评优制度科学有效,能激励教师敬业、奉献。

2、教学质量目标

1)2023年目标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优良率达80%以上;高考一本上线率达55%,本科上线80%,有1-2名学生录入北大、清华,985高校达线人数100名以上,给高校输送体育、艺术特长合格生100名。

2)2024年目标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优良率85%以上;高考一本上线率达60%,本科上线率85%,有2-3名学生录入北大、清华,985高校达线人数120以上,给高校输送体育、艺术特长合格生100名。

3)2025年目标

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优良率达85%以上;高考一本上线率达65%,本科上线率90%,3名学生录入北大清华,985高校达线人数150名以上,给高校输送体育、艺术特长合格生100名。

三、教科研建设目标及简要措施

(一)目标任务

形成较为成熟的蒙城一中教学模式、教研模式及教学管理模式,包括备课组活动、学科教研活动,教师成长培养模式,教科研立项、选题、研究、成果使用等。完善校内教学督导的体制并使之成熟。

(二)措施: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立足课堂,改革教学过程和改善学习方式,把握动态生成、建立多方互动、优化教学手段、实现高效愉悦,形成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转换和提升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注重以评价促发展,注重多学科的综合与拓展,关注学生“全人”发展。完善《蒙城一中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督导提升办法》,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教学行为规范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构建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全学科、全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学生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平衡点,研究包括检测试卷、作业等在内的分层教学模式、走班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均衡、贴近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现广大教师专业水平的岗位提升;开展教学基本功评比活动,实现广大教师岗位成才;开展“跟踪培训”、“青蓝结对工程”、 “课堂诊断-行为跟进”、 “课、研、训一体化”等教研活动,加大对“新生代”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开放式教研,借助校的先进教科研经验;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增加教学内涵和教学品位;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帮助教师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到2025年,完成“蒙城一中教师专业化成长一二三工程”即确定校级以上立项课题100项,培养校级以上教坛新秀200名,培养校级以上教学能手300名。  

3、实施“名师、名校工程”

名校造就名师,名师发展名校。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实现教研兴校的第一资源、名师是提高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排头兵”的观念。通过加大投入、改革体制、优化氛围、提供平台等一系列举措,营造有利于引进和培养名师的整体环境,对接省市县名特教师评选,力争在学校内部构筑起具有市内乃至省内领先优势的“人才高地”,造就省级名师10名,市级名师20多名。建立名师工作室。在学校开设以名师的姓名命名的工作室,实行“导师制”,以扩大名师效应、引领青年教师团队。努力为名师发展成长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名师论坛、教育沙龙、专题讲座活动。鼓励名师积极执教公开课、举办专题讲座等,适时编辑结集成名师文库。

(三)措施保障

1、健全组织机构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成立建设校教科研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2、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以教科室作为教学工作的策源地,形成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研员队伍。提升教研员的四种能力: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命题及评价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3、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详见蒙城一中教科室三年规划量化指标年度任务分解表。

4、评优树模,激励先进

完善通过过程性等级评估与年终的教学评估相结合的机制、并由此形成教师认可的各类荣誉称号认可机制。

5、完善并成熟校内督导机制,形成科学的、有效的教师认同的的指导性、帮助性、提升性的教学常规推进模式。

6、加强学科竞赛常规管理工作,培养一直优秀教练员队伍。通过奥赛试题的命制、组织考试与阅卷工作,加强学生的素养培养,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专业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力争三年内有学科奥赛(全国奥赛省级赛区)一等奖1-3人,使我校奥赛工作再上新台阶,在亳州市各省级示范学校名列前茅。

7、认真做好高校的自主招生的政策方针的研究,探究内在的自然规律。以指导报告文字形式有效地为我校学生报考志愿,考入理想的大学给予最直接有效的指导和点拨。分析并指导广大教师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关注高考前沿、解析高考大纲。以研判作为基础,引导教师教学围绕高考,提升教师组织教学的有效性。

 

三、德育建设目标及简要措施 

(一)德育

1、德育目标

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建设好学生品德提升工程,使我校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节约校园、和谐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以人为本,构建德育框架。培养学生“安全、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体、卫生”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来说:

(1)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的育人氛围。

(2)建立德育队伍提升机制,实现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向专业化、知识化、规范化和年轻化转变;培养若干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班主任等队伍要有心理疏导能力。

(3)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建立、完善并形成成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年级部和班级量化考评、班主任绩效考核、学科德育评价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估等体制。 

2、主要举措 :

(1)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二是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师德考核条例》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以诚信和亲情教育为切入口。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形成以诚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大力开展以孝敬长辈、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群体为基本内容的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四是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开展经常性心理辅导活动,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五是以环保教育为底线,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安全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2)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是树立全员育人思想。教职工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校园处处都是德育环境、分秒都是德育时间的现代德育观念。二是学科育人。高度重视学科德育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充分挖掘所教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有机地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应把育人放在首位。一堂好课,首先要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三是班级育人。充分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班会、公益劳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班级内部学生小社团活动等。四是实践育人。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径,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开拓视野,增进理解,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五是环境育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布置合适的目标。重视教室环境布置,创建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六是专题育人。通过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等。六是家庭育人。家庭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或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班级为主体的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设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等,沟通情况、相互配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并及时教育。 

(3)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德育研究平台,满足班主任乃至全体教师获取德育工作专业知识的需求,力争在三年内,学校要将德育教研工作的研、用、培于一体。经验交流会及研讨会常态化,掌握教育工作动向,为德育工作决策服务。确立学校德育课题,激励学校所有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的研讨。逐步建立和完善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二)社团

1、总体目标: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基础上,突出思想引领,经过3年努力,使团的工作体系化、常态化,逐步构建起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思想引导工作、更为健全的组织动员体系,合理调配团委资源,使我校共青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实质性提高。切实使团组织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文化的引领者、道德模范的遵守者。

1)组织覆盖目标:严格按照团章做好团员发展工作,注重坚持标准、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切实增强团员组织意识;以提升活力为关键,巩固班级团支部主阵地,丰富以团为核心的基层班级团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团建全覆盖,工作到班级支部"的思路,推进团的覆盖率。

2)保障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带团建,推动带思想、带组织、带工作、带队伍等要求落到实处;加强顶层政策保障和工作制度建设;加强我校团的分层培训体系,建设高举旗帜、朝气蓬勃、学生满意的团干部队伍;制定可操作的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工作资源整合配置机制。

3)社团建设目标:为了适应高考改革,在原有23个社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团的数量及质量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我校的社团组织在各学科、各领域达到全覆盖。全面提升学生的各种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保障措施

实施思想引领行动、素质拓展行动,注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长,形成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实现大学梦的新局面。

实施思想引领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引导广大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泛在校园中寻找、选树一批“身边的好同学”、“新时代好少年”等可亲、可信、可学的典型,引导青年学生“比着学”。深入挖掘普通学生中的优秀青年代表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通过面对面的报告会、分享会、故事会等方式,着重培养奋斗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奋发进取、奋斗成才。继续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体,推动典型事迹广为传播,传递正能量,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充分抓住“五四”、“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及党和国家重要历史事件的契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促进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实施素质拓展行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抓住新一轮教育改革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契机,发挥共青团的特有优势,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协调统一。(1)逐步加强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带动日常化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和校园氛围的营造。(2)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变化,将共青团工作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加强创新实践教育,重点开展假期志愿服务活动。(3)身心健康提升。在大中学校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竞赛活动和课外锻炼活动,帮助同学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倡导健康生活方式。(4)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帮助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传承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励支持规范引导各类学生社团发展,举办社团文化节等展示交流活动,有效凝聚理论类、兴趣类、公益类、互助类学生社团的校园正能量。积极发挥校风、校歌、校训等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对学生的熏陶和教育作用。(5)加强基础团务管理和团员意识教育。严格按照《团章》有关要求,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控制总量,保持队伍合理规模和结构。坚持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吸引力。加强业余党校建设,加强和改进学生团员的电子团籍管理,研究规范毕业学生团员的团组织关系转接办法。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对已出台的涉及学校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进行必要的“立、改、废”,推动学校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更加有机、有效地融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之中。探索完善学校共青团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记录、评价机制。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在学校团干部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加强团干部的思想建设。以配齐配强为目标,对学校各级团干部的配备、使用、考核等进行检查督导,建立情况通报制度。

今后三年我们将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不断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做出应有贡献。

四、后勤目标及简要措施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信息技术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研有机融合,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人人享有,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构成,教育信息化推进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信息一体化。

(1)加快和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基本具备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

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主要由教育信息网络以及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构成,主要包括宽带网络接入工程、校园网络中心建设工程、班班通建设工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和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工程。

①宽带网络接入工程。分年度对学校校园网综合布线工程进行改造,逐年提高网络接入带宽。

②网络中心建设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门户网站、校本资源、网络资源、智慧校园、网管运维、上网行为管理、视频会议、在线课堂、智能录播课堂等系列功能。

③班班通建设工程。满足课堂需求的白板等。

④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利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个人空间,逐步使所有教师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积极探讨如何通过空间的使用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和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上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努力达到师生之间无障碍沟通。

⑤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工程。新增电子备课室2个,“互联网+”教室3个,全自动录播教室2个、虚拟数字实验室3个、校园云录播系统1套、建设多功能心理咨询室,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等。分年度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信息化设备,满足学科教师网络条件下备授课或学校开展集体教研的需要。

(2)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①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工程。建立学校相关科室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调配、择优选用的资源生成机制和服务配套机制,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不断推陈出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局面。分年度选配一定数量的数字图书期刊、专用教学光盘以及系统应用软件,依据需要适时建设专递课堂、翻转课堂等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三年内,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优良覆盖各学科的教育资源体系。

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程。集中学习、实地参观以及远程教育等方式对学校年级组、教研组以上中层领导进行新的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培训,形成常态化,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者领导力,分阶段对各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行全员培训,每学期培训30学时。

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推进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四个一”工程——打造一支高素养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高素质的设备运维管理的技术人员队伍、一支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和一支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全体教师要能有效地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鼓励50岁以下教师创造性应用和多形式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技能培养、家校互动、德育和社区教育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完善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学生电脑作品和智能机器人竞赛、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资源平台应用先进个人的评选等活动,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二)后勤

1、目标

   1)完成初次规划时没有完成的规划项目。(2)重新规划校园。(3)建立完善具有鲜明的服务性、廉洁性和高效性的后勤服务体制。(4)节能减排要意识增强、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2、具体需建

1)学生图书馆10000㎡

2)学生艺术楼2500㎡

3)学生人防地下室1700㎡

4)学生报告厅5000㎡

5)校园文化设计及施工。

3、措施保障

1)积极利用国家的政策争取项目。

2)争取政府投资。

3)压缩非教学开支,争取自筹部分。

(三)三年达成目标

1、体现现代化校园的时代特征。通过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功能配置以及现代先进材料的运用,体现校园的现代化时代气息。

2、强化校园的美感和教育功能。教育为主体,富景于园、园景融合,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3、基础设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现代化教育手段须与教育教学需求相匹配。

4、学校后勤为教育教学一线服务要彰显,服务能力强、服务效率高,清正廉洁得以制度确保。

5、各项开支精准节俭,资金高效利用。

综合我校所面临的教育机遇、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我校的期待以及自身的办学经验、管理水平、教师现状、生源实际、发展趋势等具体情况,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抢抓机遇,自主发展,战略发展,超前发展,并不断进取,勇于超越,办人民满意的优质而又有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