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蒙城县发改委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622003178429H/202307-00076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蒙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其他
名称: 关于对蒙城县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2号重点建议的答复 文号: 蒙发改办〔2023〕22号
发文日期: 2023-07-01 发布日期: 2023-07-01
索引号: 11341622003178429H/202307-00076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蒙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其他
名称: 关于对蒙城县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2号重点建议的答复
文号: 蒙发改办〔2023〕22号
发文日期: 2023-07-01
发布日期: 2023-07-01
关于对蒙城县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2号重点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01 16:19 信息来源:蒙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朱玉更、马振、于敏、张宝、李伟代表

您在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建议并为2号重点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返乡创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收悉。该重点建议由县发展改革委作为主办单位,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营商办、县创业办等单位协办。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坚决树牢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的理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当务之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之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久之计,对标先进、靶向施策、全力攻坚,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升为企服务质量。以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为契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率先实施创业蒙城五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统筹资源、平台、要素向创业集聚,全力打造优良的就业创业环境,吸引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为企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机制,强化营商环境工作调度。认真贯彻落实一改两为工作要求,实行营商环境专班赛马、擂台比拼机制考核,出台《蒙城县优化营商环境赛马擂台机制考核办法》,将“18+1+8”责任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对全年4个季度考核位居全市第1名的指标牵头单位,在没有一票否决的前提下,年终效能考核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对照《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3版)》,细化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确保按期完成对标提升任务。切实发挥创建一流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作用,每季度召开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调度会,重点听取省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反映问题办理情况,对长期未办结件、不满意件由分管副县长等进行挂牌督办,确保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

二是畅通渠道,推进涉企诉求闭环管理。实行线上线下企业反映问题一口收办,线上通过省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线下通过政务服务大厅收办企业问题,做到3个工作日内对接办理。建立清单+闭环问题办理机制,安排专人负责问题交办,及时跟踪问题办理进展情况。强化问题办理回访,对企业反映问题逐个电话回访,重点件、多次交办件进行全覆盖现场回访。针对2次以上企业反映问题或不满意件,交由分管副县长调度,长期未办结件或不满意件报主要负责人签批督办。截止目前,通过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包保干部走访、企业来访等收办问题578件,已办结577件,办结率达99.8%,满意度达98%以上。

三是要素保障,深化涉企诉求事项对接。积极组织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包保353家、93个项目领导干部走访企业,广泛宣传各级各类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要素难题,走访收办问题13件,已全部办结。1-5月份,全县共开展政策宣讲1017场次,参与企业9529家次;走访调研企业1794次;召开座谈会924场,参与企业6624家。累计对接要素1709个,其中资金要素89个,帮助企业解决资金81637.164万元;人才要素1615个,解决用工7540人;科研要素4个,正式签约4个;土地要素22个,解决用地2560.18亩。同时,每季度梳理我县营商环境指标创新举措,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做法,推进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已梳理企业开办政银担一件事、一天发五证、交房即交证等改革案例10件。

(二)深入推进返乡创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建立一台一表一专栏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动态更新发布市、县企业招工信息,为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等群体提供“131”就业服务。积极打造就业服务平台升级版,创新建设县乡村三级乐业驿站,就近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线上线下服务。加快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依托安徽省智慧就业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服务,已建成14个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城关街道漆园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庄周街道万湖社区、南华社区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我县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三公里就业圈、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激励。

二是强化求职用工对接。健全企业用工监测制度,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及生产经营情况,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台账,累计统计企业用工需求信息2196578条。广泛开展线上线下“2+N”招聘专项行动,重点开展网络直播”“夜市招聘”“乡村招聘等形式招聘会,广泛宣传我县产业就业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招聘会65场,服务企业1685家次。开展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落实重点企业用工包保责任制,为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四进一促专项活动,组织人员走访校园、产业园区、重点企业、村(社区),一对一宣传政策,就业服务受众3.78万余人次。

三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深化蒙城老乡,请您回家活动,建立创业人才项目信息库,今年以来,共收集返乡创业人员信息1836条,返乡创业意向项目线索915条。先后签约项目133个,拟投资额44.92亿元;落地项目140个,其中工业项目113个,完成投资9.2亿元。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777户,其中企业1836户、个体工商户384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9户。坚持把创业培训工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培育善经营、会管理,适应现代化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业队伍,开展创业培训411人,其中创业意识培训250人。今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招工5898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77人。

(三)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扎实推进产业招商。坚定产业思维,学深悟透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各项政策及具体措施,分析梳理目标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转移趋势,变被动承载为主动嵌入。高站位推进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支持江淮安驰增投资扩产能,加大专用车、改装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机械装备制造等项目招引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绿色新型为方向,紧盯新型材料、建筑装备、家居家具等知名品牌企业招商,着力推进新型建材家居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工业化、粮食食品化,力争在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上取得新突破。2023年以来,全县新签约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22.8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20.22亿元;新签约新型建材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6.2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5.52亿元;新签约绿色食品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35.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34.1亿元。

二是着力强化以商招商。开展主导产业延链强链行动,依托现有配套延伸,锁定重点招商目标,提升点连线、线带面招商效果。探索开展推介绍商、中介绍商,围绕现有产业企业,举办产业推介会、产品展销会;积极发挥行业商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主动推介蒙城投资环境,拓宽更多有效招商渠道。20231—5月份,全县新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163.21亿元,同比增长190%172.1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152.44亿元,同比增长420%180%

三是不断深化以情招商。抢抓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利用乡情乡友力量开展招商。组织在外老乡、青年学子、在外务工人员、优秀企业家,深入开展看蒙城、知蒙城、爱蒙城活动,大力推介绍商引资政策,细致了解返乡投资意向,深入挖掘上下游产业链信息,通过老乡牵线搭桥,摸排线索、引荐项目。2023年春节期间,先后开展20场观摩活动,邀请1043名在外老乡、优秀创业者、企业家进企入园,考察优秀返乡创业和招商引资项目。组织开展县乡村三级恳谈会247场,赴外恳谈会21场,走访企业186家,落座企业家4406人次。

(四)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市场主体需求。

一是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积极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企业家座谈会,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强化金融要素对接,推动企业家金融意识和企业融资能力双提升。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加大对中小型企业支持力度,通过现场走访调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召开县域银企对接会4场,依托亳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放我要贷款”26.4亿元。加大对重点群体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智慧就业系统,实现从申请到放贷一网通办。截至目前,网上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99427万。

二是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持续开展税融通业务,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不同信用级别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与管理,更多向诚信纳税企业提供融资产品及金融服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降低经营成本。截至目前,全县累放税融通贷款5385.6亿元,累放金额同比增加94.44%。县财政设立续贷过桥资金1880万元,用于还贷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临时性周转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助力68家企业周转贷款2.94亿元。积极开展“4321”政银担业务,对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三农”“双创领域市场主体,由融资担保公司、省担保集团、银行、政府分别按照4:3:2:1的比例承担到期担保贷款风险责任。今年以来,新增“4321”新型政银担项贷款8314.66亿元。

三是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建立创新型融资担保产品园区贷,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等普惠领域的市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自业务开展以来,截至2023年一季度,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及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31.07亿元。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组织全县9家商业银行选派金融村官到村任职,实现16个乡镇(街道)268个村(社区)全覆盖,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20231—5月份,全县信用主体新增授信1.25万户、14.46亿元,新增用信4.21万户、38.09亿元,新增 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120万元,有效支持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五)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工业经济基础。

一是扩大规模工业总量。坚持部门联动,建立扶优育规梯次培育六库(签约库、备案库、开工库、纳统库、投产库、大树培育库)。推行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季调度、分管负责人每月调度机制,及时分析研判经济运行态势,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总量。202315月份,全县1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3%,高于全市15.5个百分点,位居三县一区第二。

二是促进主导产业集聚。聚焦汽车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家居、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遴选20家重点企业,纳入大树计划培育库,开展精准调度帮扶。202315月份,20家重点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4.86亿元,占全县规模企业的65.73%,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22.95个百分点。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8.08亿元,同比增长34.5%,占全县规模工业的85.04%

三是多措并举服务企业。出台一季度促进重点工业企业稳岗保产激励措施文件,从保障用工需求、扩大融资规模、助力拓展市场等8个方面细化制定了帮扶举措。同时,建立3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开展专项培训3期,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修改完善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方案,优化指标评价体系,拓宽企业评价范围,对108家规上企业、85家占地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全面落实差别化政策。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高度存在差距。个别单位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视程度不够,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树的还不够牢,推进工作的主动性不强。认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虚工作”“软任务,履行职能职责还未能完全由重管理转向重服务上来。部门之间配合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跨部门改革事项推进的不够快,成效还不够明显。

二是数据壁垒打通未达预期。各部门之间纵向、横向部分数据壁垒未能完全贯通,各系统数据无法高效衔接和共享。如不动产登记平台与房产交易信息、法院、司法等数据之间尚未真正实现互通,省垂直系统与县相关在线审批平台数据未共享、企业开办全流程涉及的相关部门信息未实现互通共享。

三是办事服务温度仍需提高。政务服务管理仍需加强,涉企诉求仍然较多。惠企政策宣传解读不够深入,企业知晓率还不够高。少数窗口人员服务意识不强,首问负责制有待落实。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尚未进驻政务大厅,政策精准性有待加强,申请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

四是创业所需资金存在困难。目前,企业创业资金仍显不足,银行贷款占比较小,创业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缺口。小微企业存在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民间借贷数量小且成本高,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且贷款手续复杂。农村种植、养殖合作社一些小微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政策支持有限,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下步打算

(一)持续推动创优营商环境。一是完善机制提升服务体系。继续实行县政府负责同志每季度听取营商环境指标对标提升情况,逐项分析解决为企服务存在问题。各指标领域分管负责同志每月调度营商环境指标落实情况,建立自查问题清单,定期整改销号。县营商环境办每周调度省平台问题办理情况,统筹协调解决为企服务工作存在问题。二是深化帮扶助企纾困解难。强化安徽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等问题办理。清单化、闭环式办理企业诉求,确保问题办理办结率100%、满意度100%。常态化开展为企服务现场办公活动,重点化解一批企业存在难题,梳理企业存在共性问题。动态调整企业省平台包保干部和企业联系人,督促包保干部开展走访活动,加大惠企政策宣传,收集问题,确保走访帮扶满意度100%三是要素集成强化服务保障。积极组织要素部门开展对接活动,解决企业(项目)要素难题。定期开展营商环境政策宣讲会、政企恳谈会、银企对接会,建立完善企业用工需求库和劳动者就业信息库,常态化开展各种招聘活动,解决用工难问题。组织开展金融超市活动,解决融资难问题。梳理2023年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解决土地供应紧张问题。加大产学研对接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出效益。

(二)持续丰富返乡创业内涵。一是大力营造创业氛围。将创业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考核,打造横向联动、纵向协同的三级网络工作格局。开设返乡创业回家热线,设立返乡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持续精准摸排在外创业人员信息,以亲情引资源,以优势引项目,大力引导在外创业者、产业工人返乡创业就业,营造实打实具有影响力的返乡创业”“回家就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完善创业保障体系。积极宣传创业培训政策,鼓励引导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充分利用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劝耕贷和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等融资平台,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支持力度。加强对灵活创业就业群体支持力度,全方位为自媒体创业者、直播、外卖、快递等行业从业人员搭建支持和保障体系,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心就业。三是积极打造创业载体。建立一区多园、一企多点管理模式,以经济开发区为统领,推进电子商务孵化园、食品产业园、返乡创业示范园等18园中园建设,加快返乡创业企业集聚化发展。鼓励开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村设立加工点,采取分散加工、集中收储模式,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实施土地唤醒计划,按照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租则租的原则,有效破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三)持续增强招商引资质效。一是突出招大引强。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布局,围绕重点产业关键链条,全力招引5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央企国企、主板上市公司。细化招大引强工作举措,瞄准目标企业,着力引进链主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围绕汽车装备、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产业基础较好、资源相对集聚的产业,实现50亿元以上项目重大突破。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招商专班作用,强化激励奖惩机制,进一步调动各单位挖掘资源的积极性。完善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研判、决策及推进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特别咨询、快速决策机制,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落实考核调度机制,实行周会商、月通报、季表态制度,确保工作实效。三是创新招商方式。运用互联网+”模式创新招商,加大对返乡创业、招商引资政策宣传力度,多措并举,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公益宣传等,做到宣传方式为企业所喜、宣传内容为社会所需。按照搭建平台、产业集聚、配套完善、孵化企业的思路,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轻资产招商引资能力,搭建小微企业发展平台。

(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一是加强金融政策宣传。进一步增强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意识,做好主动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政策兑现督查力度,特别是涉及返乡老乡、高校毕业生等创业奖补政策,做到及时兑现、应享尽享。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针对中小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需求特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探索开发各类适应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和信贷产品,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三是不断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持续开展走访活动,精准掌握企业发展难题,全面了解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融资担保基金作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五)持续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一是抓清单式运行调度。围绕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两个加快,用好一单一策一计划,健全完善落地未开工、开工未纳统、投产未入规”3项清单,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确保二季度工业总产值保持在20%以上、工业投资稳定在30%以上。二是抓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任务要求,用好工业互联网扶持政策,加快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省级新产品3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家,持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三是抓点对点要素对接。围绕企业用工、融资、市场等要素需求,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走访调研活动。动态调整大树计划培育库,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困难。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集约化配置,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

 

 

                            

 

                              202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