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应急管理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蒙城县应急管理局 > 专项工作
索引号: 113416226742135391/202308-00015 组配分类: 专项工作
发布机构: 蒙城县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县应急局开展基层应急体系建设调研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8-16 发布日期: 2023-08-16
索引号: 113416226742135391/202308-00015
组配分类: 专项工作
发布机构: 蒙城县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县应急局开展基层应急体系建设调研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8-16
发布日期: 2023-08-16
县应急局开展基层应急体系建设调研
发布时间:2023-08-16 08:43 信息来源:蒙城县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随着国家新一轮重大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目前,国家、省、市、县级的应急管理机构已组建完成,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增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强化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和相应职权,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动员响应体系;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队伍,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增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在应急状态下,由村(社区)“两委”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然而,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层面应急管理机构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在建设上存在机构不健全、机制不完备、队伍不专业、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在我县表现更为突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县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机构未健全。还存在部分乡镇(街道)没有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有的在镇党政办加挂镇应急办牌子,有的还是称安监所(办),有的称消防应急站等等,没有统一称谓;村级更没有设立应急组织。部分乡镇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在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防灾减灾等工作中,存在着都管、都不管的现象,有事大家上,事过还那样的现象。

二是机制不完备。因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未健全,工作机制建设没跟上,导致工作着力点缺失,应急值班、风险预警、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宣传教育等大量基础性应急管理工作在基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我县少数乡镇防汛抗旱、救灾、安全生产等应急管理工作职能还分散在不同的镇直单位。镇政府应急值班值守不规范、应急预警不全面、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应急处置流程不科学等情况。

三是队伍不专业。应急管理工作专业程度相对较高,在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救灾减灾等方面都需要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目前我县基层应急队伍一般为镇村工作人员或村民临时组成,兼职问题突出,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缺乏,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应急管理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乡镇消防站在处置火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救援人员自身素质和救援车辆功能不高等方面原因,有的在应急救援中反映较慢,一定程度影响了救援。

四是保障不充分。按照乡镇(街道)实现“六有”(有机构、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行政村(社区)实现“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工作要求,我县基层单位在应急管理投入上还有很大欠账,在“人财物”的保障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大应急、大减灾、大救援”体系。探索实践基层应急和消防一体化建设,整合“安全生产委员会”、“防灾减灾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防震减灾指挥部”等机构,成立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简称乡镇应急委,下同),负责乡镇行政区域内有关应急管理、事故防范、救灾减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抗震救灾、消防安全等工作的统筹、组织、指导、协调和考核;乡镇(街道)应急委下设办公室(简称乡镇应急办),承担乡镇应急委日常工作。实行应急管理工作“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分工负责、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基层应急工作机制。完善应急值班值守机制,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轮流在岗值守,明确专人负责事故灾害信息报送;完善预警机制。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对需要及时告知居民的应急信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群、手机短信息、宣传车、电子显示屏以及音响警报、喇叭喊话、应急广播系统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发挥“党建+网格”的前端作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实现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排除工作目标;规范应急处置机制,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救援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全力争取救早、灭小、控制在初期。

三是建立基层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统筹工作力量:根据乡镇类别划分的相关文件规定,全县乡镇根据人口多少和监管任务轻重分为二类。人口在8万人以上、监管任务重、经贸发达的乡镇为一类,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编制不少于7人(含消防文员2人,下同);人口在8万人以下的乡镇为二类,应急管理办公室的人员编制按照不少于5人配备。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由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牵头,组建一支以乡镇(街道)机关干部、派出所警务人员、预备役民兵、卫生院医务人员、水利工程管理员、护林员、供电供水人员、专职消防队员、社会力量等构成的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成为“扎根”本地应急力量,成为防小救早的主力军。加强教育培训:每年组织开展适当形式的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基层应急队伍整体素质,每年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天。坚持平战结合: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平时按照各自分工,完成规定任务;一旦遇到突出隐患、险情、灾情及其他突发事故等紧急情况,由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启动“战时一体化”,统一指挥调度人员、物资、车辆、应急设备等,开展综合应急救援,做到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第一时间进行预警、第一时间安排现场处置、第一时间科学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或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四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强化投入保障。乡镇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同时落实好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医疗、工伤、抚恤、保险等经费。加大对社会救援队伍、志愿者救援队伍的支持帮扶力度,对参与救援、竞赛、训练等情况给予适当奖补。提升装备水平:延伸建设乡镇智慧应急终端,统一接入县应急管理指挥平台,统一配置行政执法车辆、可视化单兵、卫星电话及执法记录仪等必要装备。备足救援物资:建立乡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机制。各乡镇应针对本区域实际情况、乡情特点和易发多发事故类型,加强灭火救援、防汛防台、雨雪冰冻、安全生产、疏散安置、灾害救助等方面的应急实物和信息储备。积极引导和鼓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家庭进行必要的应急储备。强化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编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应急预案,既制定本乡镇整体应急预案,又实行“一村一案”“一企一案”“一库一案”,尤其对以往灾害重点村、重点区域制定专门预案。各乡镇要常态化组织开展灭火救援、防汛抗旱、事故救援、人员疏散等应急演练,每年应不少于2次。(顾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