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专题首页 > 专项规划

蒙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蒙城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1-03 16:27 来源:蒙城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蒙城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1230日    

 

 


蒙城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为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体育强县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皖政秘〔2021228号)、《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亳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亳政秘〔2021134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蒙城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展目标

着力推进场地设施更加均衡化、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社会组织更加规范健全、科学健身更加广泛普及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使全民健身成为推动蒙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拉动体育消费的重要力量。到2025年,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深入推进,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更加健全,体育文化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群众健身更加方便,实现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创建安徽省体育强县示范县。

1.全民健身设施供给达到新水平。到2025年,新增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公共体育场馆2个以上,新建或改建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100个以上,建成科学健身指导中心1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超过4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1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7名,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超过92.5%。着力推进冰雪设施和类冰雪设施建设,到2025年,建成冰雪或类冰雪设施2个以上。

2.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实现新提升。到2025年,体育社团总数达50个以上,3A级体育社团达到5个,注册会员5万人以上。拥有健身气站(点)、晨晚站(点)300个以上。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建立科学健身指导专家服务团队2个。每年开展一次国民体质监测,定期发布蒙城县国民体质监测情况公报。

3.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赛事展现新面貌。积极开展皖北益智运动会、篮球联赛、庄子养生功大赛、北蒙论剑武术比赛、冰雪类赛事等,扩大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和主题特色活动的影响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培育1—2项全民健身网络品牌赛事。

4.体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加快推动体育+”跨领域融合发展,推动体育健身与旅游、文化、养生康复等产业全方位对接,打造12家体育企业,着力培养一批在细分市场中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庄子养生功、太极拳和户外休闲运动等具有蒙城特色的体育骨干企业。加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争创国家级示范基地或省域示范性的体育产业阵地。

二、主要任务

(三)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增加要素供给。实施健身设施补短板工作,加强健身器材信息化管理,着力构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有效供给能力,着力优化全民健身产品与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到2025年,全县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1块。有效扩大供给,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补齐我县健身步道、足球场、冰雪项目场地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区足球场地以及冰雪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盘活、挖掘城镇空闲土地及各类未利用土地,增加群众就近健身设施,推动区域内健身设施均衡分布,缩小城乡区域场地设施差距。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增加健身设施种类,配置智能健身器材等智能设备设施,提升健身设施有效利用率。健全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及运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社会化、专业化运营。鼓励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筛选运营团队,将公共体育场馆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工作委托社会力量承担,培养专业运营管理人才,提高运营效率。(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城市执法管理局、县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

(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品牌影响。构筑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健全群众竞赛活动体系与激励机制,依托蒙城地方人文特色与自然资源,办好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定期举办庄子养生功大赛、北蒙论剑武术比赛、武术邀请赛、职工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益智运动会、篮球联赛等具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提升群众社会参与度,有效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身需求,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类冰雪)运动,实现19万人次上冰雪。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广庄子养生功、六洲棋、象棋、太极拳等蒙城特色体育项目,进一步扩大蒙城特色体育项目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将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强民众地方文化认同和共同体意识。(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局、县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

(五)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发展智慧体育。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运动水平等级标准检测,增强科学健身理念。到2025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2.5%。提升科学健身的指导与服务水平,建设蒙城县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加强群众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形成科学健身指导终身理念。建设全民健身智慧平台,推进互联网+健身,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创办数字化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模式,提升体育智慧化服务水平。不断推进公共健身场地设施管理智慧化发展,建立公共体育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打造县、乡分级智慧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数据资源局、县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

(六)提增体育产业规模水平,强化消费引领。加快推动体育+”跨领域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力争到2025年,全县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亿元,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占全县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大力发展具有蒙城地方特色、传统优势的运动项目产业为中心,推动健身休闲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和谐共赢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争取至2025年,形成具有蒙城特色、凸显蒙城优势,结构愈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县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

(七)弘扬全民健身特色文化,营造浓郁氛围。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断发挥全民健身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全民健身基层典型人物和单位的示范效应,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挖掘运动项目文化内涵,融入长三角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体化。完善庄子养生功、太极拳、心意六合、八法五步、大洪拳等传统武术的保护传承工作,形成以六洲棋、斗鸡、拔河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蒙城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不断丰富蒙城非遗目录体系;以举办北蒙论剑武术比赛、武术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加快推广普及庄子养生功,显著提升蒙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积极争创全国武术之乡。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与挖掘,整理蒙城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完善庄子养生功传承谱系。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口述历史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挖掘庄子养生功文化内涵,大力开展具有蒙城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鼓励开展体育文化创作,培育一批蒙城传统体育项目品牌。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合作,扩大蒙城体育影响力。(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

(八)加快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拓展内涵格局。完善体教融合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保障体教融合提质增效。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开展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和健康水平。推动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推广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建立健全体医融合机制,推动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延伸,逐步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提供健康检测、评估、干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健康管理、康复理疗等运动康复机构。(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优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准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体育赛事以及体育活动中的监管作用。加大体育政策研究力度,依法保障公民健身权利。加强健身与文化的统筹协调发展,完善体育产业消费政策。

(十)加大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经费投入机制,拓展投资主体,拓宽投资渠道。以创建安徽省体育强县示范县为契机,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商业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资金渠道,解决建设项目资金。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将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纳入支持范围。

(十一)推动部门协同。发挥全民健身委员会领导作用,发展改革、教育、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体育、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强化项目组织实施,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严格项目管理,加强项目储备、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合力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明确部门责任,完善分工规划,落实工作任务。

(十二)强化安全保障。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体育场馆、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检查力度。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和要求,做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防疫指引。

(十三)实施考核机制。完善全民健身评价指标,创建科学评测体系,不断优化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与测评方法。编制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和项目库,纳入全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作纳入体育强县考核内容。完善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全民健身,鼓励增加健身消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