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蒙城县政府(办公室) > 其他文件
索引号: 11341622003178357Q/202309-00066 组配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蒙城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投资者
名称: 中共蒙城县委办公室 蒙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的通知 文号: 蒙办〔2023〕36号
发文日期: 2023-08-16 发布日期: 2023-09-01
咨询机构: 咨询电话:
有效性: 有效
索引号: 11341622003178357Q/202309-00066
组配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蒙城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投资者
名称: 中共蒙城县委办公室 蒙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的通知
文号: 蒙办〔2023〕36号
发文日期: 2023-08-16
发布日期: 2023-09-01
咨询机构:
咨询电话:
有效性: 有效
中共蒙城县委办公室 蒙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9-01 10:43 信息来源:蒙城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蒙城县委办公室  

蒙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816日  

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迅速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推动我县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市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的,以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为路径,加快推进秸秆变肉,将肉牛产业打造成我县农业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优质肉牛供应基地和长三角优质肉牛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推动农业强县、现代化美好蒙城建设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统筹发展。秸秆变肉和肉牛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县资源禀赋和肉牛产业发展基础,统筹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饲草料供应和肉牛屠宰加工空间布局,统筹标准化生产与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统筹扩群增量与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做大体量、做实内涵,形成地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产业要素集聚、区域协同推进的产业格局。

2、坚持农牧循环,绿色发展。坚持以地定畜,根据各乡镇(街道)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严格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大力推广农牧循环和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粪污资源就地就近还田利用,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肉牛产业。

3、坚持龙头拉动,多元并举。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建设现代大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形成优势肉牛产业集群,加速规模化、生态化及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依托龙头企业,加强生产与加工的质量管理,强化优质牛肉及其他牛产品的品牌建设,拓展市场营销空间。精准扶持中小养殖户,全方位培育发展家庭牧场、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培育一批规模养牛场、示范养牛村、养牛大镇,形成小规模养殖与规模化养殖协调发展局面。

4、坚持提质增效,科技兴牧。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突破制约秸秆变肉和肉牛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水平和肉牛养殖水平,以扩规模、增效益为主线,提升肉牛集群发展水平,提高肉牛产品质量和效益,支持养殖主体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让农民从秸秆过腹增值、肉牛养殖中获得更多收益。

5、坚持延链强链,品牌强牧。做好畜头肉尾大文章,推动肉牛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促进肉牛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供应链和创新链融通,加快培育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提升肉牛产业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要素保障,打造蒙城黄牛区域品牌。

(三)主要目标。2025年,全县秸秆饲料化和肉牛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比例达25%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20万头,其中出栏9.2万头以上,实现肉牛全产业链50亿元值目标。打造辐射全省和全国的秸秆变肉示范工程和高品质肉牛种源供应基地、长三角优质肉牛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秸秆饲料化生产加工供应体系建设。强化政策引导,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供给,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支持肉牛、肉羊养殖企业秸秆饲料化利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养殖场(户)购置畜禽养殖机械、饲料(草)收获加工运输设备等农机装备按规定纳入补贴范围,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现应补尽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排名第一为县直牵头责任单位,以下责任单位均包括各乡镇政府(街道),不再单独列出〕

(二)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全县肉牛种源生产能力,支持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建设。支持种公牛和基础母牛引进,对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种公牛、基础母牛规模超过50头的及省外新引进基础母牛规模超过50头见犊的,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肉牛养殖企业使用胚胎移植技术,对单场(户)成功使用10枚胚胎及以上的,按照胚胎产犊数给予补助。加强蒙城黄牛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和选育,建立系谱档案,扩大种群规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

(三)推进肉牛规模养殖。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订立育肥购销合同,形成担保贷款、托养分红、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养殖增收。推进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优先支持发展基础母牛繁育,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力争到2023年底,全县肉牛养殖量发展到8万头以上。(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兴农公司)

(四)加快提升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推动就地屠宰,减少活牛长距离运输。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委)

(五)强化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做优做精蒙城黄牛品牌。探索联网+”、直播带货和线下销售相结合,拓展牛肉销售渠道,推动蒙城黄牛品牌发展。支持在长三角地区设立蒙城牛肉直销店、专柜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

(六)加快构建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加强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促进县级粪污处理中心有效运转,提升综合处理能力。集成推广投入成本低、可复制、可推广、养殖户认可度高的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粪污资源无害化处理和就地转化、就近利用,变废为宝。强化指导服务,落实规模养殖场(户)主体责任,贯通农牧循环最后一公里。支持各地依法依规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七)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疫病防控、质量安全和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应急管理等能力水平。以种牛场和规模牛场为重点,统筹推进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建设。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打造从养殖到防疫到无害化处理全链条兽医社会化服务新型模式。鼓励基层畜牧兽医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为肉牛养殖场(户)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完善配种、防疫、诊疗、营销等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八)加强肉牛强镇强村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利用秸秆资源,打造肉牛养殖产业园区。重点推进漆园街道、立仓镇肉牛基地建设项目。积极谋划项目,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与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利用农村闲置用地发展肉牛养殖小区。利用养殖园区产生的粪污资源,大力发展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提升农业附加值。利用中央和省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及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着力支持提升养殖基地、仓储保鲜等设施装备水平,打造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肉牛强镇强村。(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财政局、县兴农公司)

(九)加快推进数字赋能。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全程记录养殖、检疫、调运、屠宰、流通等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支持建设畜牧大数据平台。(责任单位: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兴农公司)

三、政策保障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健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效能,分层次、差异化支持肉牛经营主体发展。利用中央财政项目,支持肉牛繁育、养殖、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振兴担保公司保证担保、保险保障、银行信贷联动模式,降低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

(二)强化金融精准服务。构建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协作机制,实施政银担险基金联动支牧。鼓励银行机构开展养殖圈舍、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不断扩大肉牛专属信贷产品覆盖面,简化程序,降低贷款融资门槛,采用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贷款模式,满足肉牛养殖、良种繁育、屠宰加工、品牌市场营销、秸秆饲料化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涉牛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主体资金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展肉牛政策性保险。强化政策性担保支持,拓展肉牛产业间接融资渠道,发挥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绿色食品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肉牛产业投入,鼓励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牵头设立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

(三)做好用地保障。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明确肉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统筹肉牛产业加工项目集聚,倾斜支持重点乡镇(街道),明确固定比例用地指标发展肉牛产业。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划定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范围,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在主要生态功能区、幼龄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以外,对不改变地表形态、不压占林地,利用林间林下土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的,可按原地类管理。(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管理服务中心、县农业农村局)

(四)壮大肉牛产业人才队伍。依托高等院校、农民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重点面向高素质养殖技术人员、家庭牧场经营者、肉牛产业合作社带头人、繁改员、防疫员、经纪人等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创新畜牧兽医人员职称评价机制,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向服务基层一线人才倾斜。(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五)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肉牛饲料饲草、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疫病防控等环节,组织实施重点研发类项目,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对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鼓励支持科研院所与县内相关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在规模化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开展肉牛精准化高效养殖及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探索创建科技特派员+家庭牧场+科技服务的成果转化模式。依托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引智计划,积极引进肉牛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成立蒙城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审议重大事项,部署重点工作,督促和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等。组建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专班,具体承担领导小组交办事项。将肉牛产业生产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和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责任单位: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二)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依托安徽科技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成立肉牛养殖专家团队,开展蒙城黄牛新品系培育、疾病防控、高档肉牛育肥、秸秆饲料化利用和配套装备研制等方面的科技攻关,负责为全县肉牛产业发展重大政策、举措、技术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加大对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将中小肉牛养殖场(户)纳入技术培训范围,通过科技进万家、结对帮扶和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肉牛科学养殖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专班)

(三)建立包保责任制。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由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大项目包保和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一企一策原则进行解决。(责任单位: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专班)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秸秆变肉、肉牛产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秸秆变肉和肉牛产业的浓厚氛围。及时总结和推广秸秆变肉和发展肉牛产业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责任单位:县“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专班、县委宣传部)

 

附件:蒙城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附件

 

蒙城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为充分发挥蒙城县肉牛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肉牛产业做大做强,夯实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将秸秆资源转化为牛肉产品,实现秸秆变肉,制定如下措施。

一、设立蒙城县肉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

设立蒙城县肉牛产业发展资金(基金)”2亿元由县财政注资20%,县兴农公司牵头、联合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或金融机构注资80%,多渠道筹集资金,资金(基金)存续期为3年,视情况及时设立二期、三期等后续资金。支持育肥牛、基础母牛、种公牛债权投资及肉牛全产业发展。

二、加大金融支持

创新肉牛产业发展融资方式。支持县兴农公司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肉牛产业发展融资方式,县兴农公司通过多种形式争取金融机构对肉牛产业发展进行资金支持。

支持肉牛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展肉牛政策性保险,每头牛最高保险保额为15000元,保费500/,省财政、市县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分别为40%40%,养殖场(户)自缴保费的20%

实施政银担保联动支持肉牛产业发展。鼓励银行机构开展整村授信,将符合相应条件的育肥牛贷款期限延长至23年、基础母牛贷款期限延长至35年,对畜禽活体登记+农户自愿保险+银行跟进授信+政府或第三方监管模式进行优化,降低贷款综合成本。鼓励银行开展活体贷业务,每头牛可贷款金额提高至保险额度的90%,县财政每年给予50%的贷款贴息。

三、支持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支持种公牛和基础母牛引进,对县内养殖企业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种公牛,每头补助10000元;对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基础母牛规模超过50头的,每头基础母牛补助3000元,单个企业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对当年新引进蒙城黄牛基础母牛见犊的,按照每头2000元给予一次奖补;对从省外新引进基础母牛见犊的,规模超过50头的按照每头1000元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主体补助不超过200万元。支持肉牛养殖企业使用胚胎移植技术,对单场(户)成功使用10枚胚胎及以上的,按照胚胎产犊数每头1000元给予补助。

加强蒙城黄牛品种保护和选育,扩大种群规模,获评省级蒙城黄牛保种场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对新建的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200万元;对新建的国家种公牛站每个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

四、支持发展肉牛养殖

对在县内屠宰企业屠宰且具有本县《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牛,按每头500元给予奖补。

五、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用地

各乡镇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要充分考虑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需要,统筹肉牛产业加工项目集聚;结合肉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整合宅基地、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划定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范围,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主要生态功能区、幼龄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及禁养区以外,对不改变地表形态、不压占林地,利用林间林下土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的,可按原地类管理。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和《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通知》(皖自然资规〔20203号),明确肉牛养殖项目设施农业用地的划分,合理确定肉牛设施农业用地规模,完善肉牛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管理程序,依法简化肉牛产业用地手续,提高肉牛产业用地取得效率。

六、支持肉牛精深加工

对在县内新建或扩大肉牛屠宰加工产能的企业,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最高按照1亿元给予实际贷款额度1%的贴息补助;对年销售收入10亿元—50亿元(含50亿元)的屠宰加工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屠宰加工企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

七、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及建设饲料加工配送中心

全县补助资金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建或改扩建容积在500立方米及以上的单体黄(青)贮窖,每立方米贮窖补助30元;对新建或改扩建面积在500平方米及以上的单体干草棚,每平方米干草棚补助150元;对单户收贮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的,每收贮1吨补贴35元;对单户收贮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每收贮1吨补贴65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养殖场(户)购置畜禽养殖机械、畜禽产品采集储运设备、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病死畜禽处理设备、饲料(草)收获加工运输设备等农机装备按规定纳入补贴范围,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现应补尽补,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统筹解决。

八、支持建设蒙城县肉牛交易中心

支持县属国有企业联合规模化经营主体建设蒙城县肉牛交易中心,将肉牛交易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予以优先保障,并按照招商引资政策给予支持,积极推进项目落地。

九、强化科技支撑

鼓励支持科研院所与县内相关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在规模化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开展肉牛精准化高效养殖及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探索创建科技特派员+家庭牧场+科技服务的成果转化模式。依托各类科技计划、引智计划,积极引进肉牛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依托安徽科技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成立肉牛养殖专家团队,开展蒙城黄牛新品系培育、疾病防控、高档肉牛育肥、秸秆饲料化利用和配套装备研制等方面的科技攻关。

十、加强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做优做精蒙城黄牛品牌。探索互联网+、直播带货和线下销售相结合,拓展牛肉销售渠道,推动蒙城黄牛品牌发展。

支持开拓沪苏浙市场,对在沪苏浙设立销售门店、柜台、仓储,且在沪苏浙单一省级行政区域内年总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蒙城县肉牛生产经营主体,按设立销售门店、柜台、仓储租金费用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

十一、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疫病防控、质量安全和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应急管理等能力水平。以种牛场和规模牛场为重点,统筹推进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建设。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和补助机制,在省财政安排资金每头200元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进行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安排资金按照每头100元对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进行补助。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打造从养殖到防疫到无害化处理全链条兽医社会化服务新型模式。鼓励基层畜牧兽医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为肉牛养殖场(户)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完善配种、防疫、诊疗、营销等服务功能。

、建立健全指导服务和督促协调制度

加强肉牛产业双招双引,支持业内龙头企业在我县投资建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养殖场选址规定,简化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批程序。县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水利林业管理服务中心单位要主动做好肉牛养殖场项目选址、立项、用地审批、用水、用电、环保、金融担保等指导服务,加快推进新建肉牛养殖项目落地投产。将肉牛产业生产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和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上述政策符合国家级和省、市级奖补条件的,按上级奖补政策执行,县级不重复奖补。

 

中共蒙城县委办公室                    20238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