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蒙城县政府(办公室)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341622003178357Q/202209-00052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蒙城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蒙城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9-02 发布日期: 2022-09-02
索引号: 11341622003178357Q/202209-00052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蒙城县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蒙城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9-02
发布日期: 2022-09-02
蒙城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
发布时间:2022-09-02 17:35 信息来源:蒙城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文件精神,结合蒙城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奋力打造农业高质高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农业现代化县域样本。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7%,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实现机械化,储藏保鲜环节实现全程冷链,畜牧业、渔业全程机械化率均达到60%,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4.8万元/人以上,农业亩均产出率提高到10760元/亩以上,均较2020年翻一番;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科技强农

(一)推进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到2025年达到全县所有行政村(不含城关街道、庄周办事处部分社区)、省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特派员选派全覆盖。动态建立科技特派员“需求库”和“备选库”。组建县级科技特派团,实现从个人服务向团体服务转变,推动从技术服务向产品营销、金融服务、乡村治理等转变。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到2025年,组建县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不少于5个。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每年保持特聘农技人员5名、动物防疫专员19名。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700人次。

(二)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行动。加强“蒙城黄牛”种群保护和利用工作。强化蒙城芡河青虾鳜鱼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实现持续全面禁捕、生态修复。扶优扶强县域种业企业,到2025年创建省级种子企业2家。积极参与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到2025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1个以上。鼓励农作物育种企业开展南繁科研育种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我县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加强种子仓储建设,依托涉农资金或乡村振兴工作奖励资金,在安徽蒙麦农业有限公司等三个国有农场新建或改扩建高标准种子仓库,到2025年建设3座。

(三)推进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围绕“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大力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到2025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达220万亩以上。持续推进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积极稳步推进食用菌发展,到2025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食用菌产量达7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推

进畜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到2025年,规模养殖比重达85%以上,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600亩,争取出栏生猪达100万头、黄牛饲养量达20万头、出栏肉鸭1亿只、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到10万亩。新培育区域公用品牌2个、企业品牌3个、产品品牌9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10个以上,续展率达80%以上,有效使用绿色、有机地标总数达100个。

(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发挥农产品加工“接一连三”的作用,到2025年,累计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个。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初(粗)加工,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工。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到2025年,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重点培育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争创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5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五)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到2025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间种、套种、轮作面积达20万亩。持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3%、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7.6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达85%以上。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业生物安全、兽药安全使用和土壤污染治理水平。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到2025年,农田灌溉节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6。

(六)推进数字赋“农”行动。扎实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进程,大力开展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设,到2025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5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7个。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26亿元。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益农信息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四、机械强农

(一)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培育现有农机制造企业,配合做好省农机装备创新研发推广联盟组建工作,重点支持配套农机具研发制造。到2025年,引进农机装备制造企业1家以上。

(二)推进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全面梳理农机发展需求、编制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引导我县企业参与全国农机补短板行动。到2025年,完成编制农机装备需求清单、编制农机装备“研制清单”3项。

(三)推进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农机更新换代,实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到40%、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生产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率达到60%。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创建小麦、玉米、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3个,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2个。做好全县烘干中心建设规划布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支持粮食烘干设备购置,实现每乡镇1个粮食烘干中心。

(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以实施“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供、耕、种、管、收、售”六位一体农业生产“大托管”,新增全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5个,实现农业乡镇全覆盖,全县整村开展“六位一体”农业生产“大托管”的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200名、农机手2800名。建设“蒙城县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农机智能调度信息平台”,实现管供需智能化对接。

(五)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因地制宜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24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万亩,建设千亩方、万亩片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持续实施茨淮新河大型灌区、涡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将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优先打造成高标准农田。深化“田长制”改革。严格落实《中共蒙城县委蒙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蒙城县田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蒙发〔2021〕13号)的要求,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

(六)推进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面向长三角市场需求,优化县域冷链物流网络布局,着力构建“一级冷链物流园区+二级冷链处理中心+三级冷链处理中心+四级小型冷库”的四级产地冷链物流体系。到2025年,新增冷藏保鲜设施80个以上、库容10万立方米,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五、促进农民增收

(一)推进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常态化开展“2+N”招聘和人才对接活动,每年开展招聘会90场以上。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弱(半)劳动力,全县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定在3900个左右。

(二)推进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利用好农业生产“六位一体”大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土地流转率达65%以上,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50%。全面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三变”改革的村达90%以上。发挥村社合一的乡村振兴公司作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30%以上,1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强村15个,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红村占比10%以上。

(三)推进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初加工,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让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到2025年,培育家庭农场达5500个、农民合作社达48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750个。

(四)推进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培养计划,每年开展农民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次以上。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创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每年保持开发公益性岗位625个,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落实农业支持补贴政策。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两强一增”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和定期督查、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制度。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加强“双招双引”。抢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重大机遇,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产业,编制招商图,分区域、分类型、分行业,精准招商、定向落地。积极组织企业对接高校院所,建立农业全产业链研发合作关系。

(三)加强用地保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在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实施中要充分考虑设施农业用地合理需求。对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纳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四)加强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力度,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向上争取农业科技项目试点和资金支持。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2025年,全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按照市下达指标落实,不低于省要求比例。落实对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税收支持,加大企业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奖补。支持金融机构推广“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县贷款平均增速。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金,吸纳社会资本。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支持省农担公司蒙城办事处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五)加强争先创优。制定“两强一增”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强化表格式、清单化推进。将“两强一增”行动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激励事项、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试点。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与用地指标、涉农资金安排“双挂钩”的“赛马”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