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蒙城县发改委 > 其他解读
索引号: 11341622003178429H/202103-00246 组配分类: 其他解读
发布机构: 蒙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其他
名称: 《蒙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03-28 发布日期: 2021-03-28
索引号: 11341622003178429H/202103-00246
组配分类: 其他解读
发布机构: 蒙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分类: 其他
名称: 《蒙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03-28
发布日期: 2021-03-28
《蒙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发布时间:2021-03-28 09:44 信息来源:蒙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五年规划是总规,是我国规划金字塔体系的塔尖,是对重点工作、重要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做出的全局性安排。1953年以来,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计划和规划,接力夯实新中国经济基础,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战略目标。一五五五计划的编制实施,为我国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六五七五计划的完成,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实现了总体小康。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重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从十四五十六五,用3个五年规划,实现基本现代化;之后再用十五年、即3个五年规划,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是新阶段开局的五年,具有明显的转折性、时代性和重要里程碑意义。

国家十四五《纲要》提出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省《纲要》提出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市《纲要》提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深入推进世界中医药之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华夏酒城、文化旅游强市和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根据上位规划,结合蒙城实际,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理念,县委深化完善发展战略,创新提出“一市一城三中心、一地一区三集群”的发展定位,号召全县上下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蒙城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现对蒙城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如下

我们蒙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定位。

基于宏观发展形势和已有发展基础,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县委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对今后五年蒙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市一城三中心,一地一区三集群的总体定位。

一市,即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宜居宜业宜游的中等城市。对标中等城市标准,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为抓手,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由规模化扩张为主向内涵式提升为主转变,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55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城市核心竞争力、对外影响力和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建设品质高的宜居城市、功能全的宜业城市、生态美的宜游城市。

一城,即庄子故里·逍遥蒙城特色彰显的历史文化名城。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统领,以人文蒙城建设为主线,以品牌争创为载体,弘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挖掘传承庄子文化、史前文化、楹联文化,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塑造城市文化符号,传承城市文化记忆,提升城市文化空间,让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打响庄子故里·逍遥蒙城城市品牌。

三中心,即区域交通、商贸、物流中心。致力于打造区域交通中心,立足皖北六市中心区位优势,构建对外大交通、打造黄金交汇点、畅通县域内循环,加快形成铁公机水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致力于打造区域商贸中心,推进消费聚集区建设,打造一批综合性消费平台,补齐消费服务设施短板,改造老城区商业街,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抢先布局一批互联网健康医疗、数据中心、冷链配送、金融中心等新业态;致力于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对标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求,重点优化物流布点空间格局,打造皖北区域物流分拨中心、集散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城际配送、城市配送、农村配送有效衔接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一地,即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瞄准长三角地区消费升级趋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加快发展粮油、果蔬、畜禽全产业链,建好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融入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打造长三角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铺子

一区,即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深入贯彻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开发区为主战场,坚持创新驱动,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常态化、全方位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对接,推动科技、人才、金融等方面要素的集聚、融合,争当全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打造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集群,即汽车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家居、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立足现有优势产业基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补链、延链、强链。以龙头带头、配套升级为主线,打造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技改创新、扩大市场为主线,打造新型建材家居产业集群;以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为主线,打造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工业蒙城。

围绕一市一城三中心,一地一区三集群建设,县委、县政府也在加快制定一市三中心”“一城”“一地一区三集群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四个专项行动方案将于近期出台,方案里涉及的重点任务和谋划的重大项目,将是我们十四五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蒙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

《纲要》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全县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总量冲刺6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总额达到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次产业比例优化调整为10:35:55。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0家。

二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进一步凸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显著提升,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三权改革全面深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利用长三角地区资金、引进长三角地区企业数量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型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

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县人民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人文蒙城建设成效显著,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土开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完成省市下达的空气治理控制目标。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五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提质增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奋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建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宜居宜业宜游的中等城市。

六是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蒙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平安蒙城建设不断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在拟定发展目标上,我们主要结合全县发展实际,拟定了相关的支撑目标依据我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经过数据测算和研判,同时,考虑与省、市谋划的发展目标相吻合,与专项规划课题组提供的发展目标和县直部门的意见相衔接,经综合研判拟定出我县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任务。现就地区生产总值目标的设定上,解读如下

2020我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期间年均增8%。根据中国社科院对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速情景预测,中国十四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保持在5.5%左右,全省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设定6.5%左右全市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设定在7.5%左右;蒙城要在十四五时期,实现率先崛起,经济增速目标应不低于全市目标同时考虑十四五期间,将全面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不宜过高。从三次产业测算情况看:第一产业方面,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加快一地建设,农业现代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持续提升,全县一产仍有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预计十四五期间一产增速约为3.5%十三五年均增速3.2%),按照三次产业比重10:35:55进行测算,将拉动经济增长约0.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方面,考虑到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工业、建筑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受大环境影响,目前实体经济增长乏力,部分企业停产限产,预计十四五期间二产增速约为9%十三五年均增速8.8%),将拉动经济增长约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方面,随着区域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加快,全县第三产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预计十四五期间三产增速8%左右(十三五年均增速11%),预计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综合三次产业测算情况,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5%左右。鉴于目前宏观环境还存在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加之我县一产比重较大,二产基础较为薄弱,三产支撑能力尚不够强,所以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按照7.5%安排较为稳妥,预计总量将突破600亿元。

我们蒙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重点。

《纲要》围绕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共提出14个方面主要任务,系统梳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上面说过的一市三中心”“一城”“一地一区三集群建设工作。

一市三中心方面。

201810月,《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发布,提出以县级市为重点,优化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强的县级市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鼓励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特色产业,提升吸纳外来人口就业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深化省直管县(市)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县有序改市。2020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求瞄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聚力推进4个方面17项建设任务。围绕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围绕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城公共厕所。围绕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推进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县城智慧化改造。围绕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和农贸市场。20213月,国家《纲要》出台,强调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这些政策为我们建设一市三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实现路径,指明了努力方向。十四五期间在一市三中心建设方面,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开发程度、设施等条件,科学确定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合理配置各类开发要素。以县城为核心,择优发展重点镇,完善一般镇,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城区-重点镇-一般镇-村庄四级城乡空间聚落体系。科学构建一主一副、两轴一环三片的县域城镇空间格局。

二是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加快新老城区融合发展,成片开发高铁片区、西北片区,打造特色老街区,完善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涡河城市公园。深化富有皖北水乡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品牌,将蒙城建设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宜居宜业宜游的中等城市。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优先支持交通、供电、供水、排水、环境整治、水系连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体系,逐步完善县城市政道路三行系统,健全多元化公共停车体系,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动城区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合理保障公民采光权等环境权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逐步实现冬季对居民集中供暖。加快公厕升级改造。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是打造区域交通中心。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建成阜阳至蒙城至宿州(淮北)铁路,同步推动高铁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亳州至蚌埠铁路建设;做好淮南至蒙城铁路前期工作。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建成亳州至蒙城高速公路,推动五河至蒙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打通蒙城至蚌埠机场快速通道,推进宿州至蒙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提升改建S306(蒙城至宿州段)、S307(原蒙王路至蒙怀界)、S310(岳坊至小涧至板桥)等国省干线公路,构建县域内公路主干循环快速通道。改造升级各乡镇之间的主要县道和联通乡道。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体系。建成涡河蒙城港,实施涡河航道升级工程,配套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和疏港道路。建成蒙城通用机场,同步规划通用航空产业园。

四是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完善网点布局,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营销网络向农村延伸,加快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商品配送中心、中心村直营连锁店,构建以县城支撑、重点镇补充、农村为基础的商贸服务格局。加快新老城区商圈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建设现代业态领先、购物环境领先、综合设施领先、服务管理领先的商贸综合中心。发展社区商业,以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为目标,整合小型零售商铺,重点引进以连锁经营、特许加盟、品牌和管理技术为核心的社区便利店,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加快商贸专业市场建设,出台专项奖补政策,吸引一批一级、二级批发商入驻蒙城市场,提升辐射能力。坚持服务和监督相统一,多举措推进住宿餐饮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亿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0家以上,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五是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充分发挥蒙城在皖北六市中心区位优势,着力畅通县域内以及与周边城市物流联系,对标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求,打造皖北区域物流分拨中心、集散中心和配送中心。依托县乡冷链物流中心,补齐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三级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和冷链物流短板,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产业集群。促进冷链物流健康规范发展,保障鲜活农产品和食品流通安全,支撑产业转型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依靠电商孵化基地,引进知名企业建设2-3个专业型区域性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商贸物流供应链链主型企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广使用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车联网等先进技术装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加快涡河蒙城港配套建设,建成涡河蒙城港区物流园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一城方面。

2017年国务院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流程,为我县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指明了方向。蒙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历史遗存丰富,历史文化街区保存完好,庄子文化特色突出,具有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先天条件。十四五期间,在建设一城方面,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路线,提升文旅品牌价值,丰富旅游新业态,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打响庄子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为灵魂、以特色产业为支点,走产业融合提升之路,重点打造庄子养生游、森林公园畅享游、精品研学游、尉迟寺遗址公园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庄子故里·逍遥蒙城城市品牌影响力。丰富庄子祠文化内涵,争创4A级旅游景点,加强《庄学研究》集刊院地合作,打造庄子文化研学旅行教育基地文化+康养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化庄学研究成果应用,大力推广普及庄子养生功、太极拳、古琴、五禽戏,支持扶植药食同源系列健康食品研发,提高庄子故里影响力、美誉度。继续举办庄子文化周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庄子故里·逍遥蒙城厚重文化、时代风采。挖掘万佛塔、文庙、庄子祠、尉迟寺遗址等名胜古迹资源,加快建设庄子文化园、尉迟寺国家遗址公园等核心项目,推进万佛塔、文庙、城隍庙等文物活化、优化、转化,打造一批集体验、研学、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精品路线积极推动与周边市县文旅联合宣传、联动发展,开发和设计一批蒙城元素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创新构筑文化旅游区域合作模式。

二是丰富旅游新业态。落实旅游+生态新规划,挖掘涡水文化建设涡河森林生态廊道,培育建设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发展旅游+乡村多元化业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原生文化价值,加快推进立仓农旅小镇旅游项目提档升级,持续开展立仓荷花龙虾节、篱笆梨花节、岳坊耕读文化节等活动,打造有特色的乡村休闲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培育乡村特色民宿、生态旅游基地、乡村体育旅游精品基地建成皖北六市乃至长三角地区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结合蒙城餐饮文化,充分发挥油酥烧饼、牛肉干等传统特色美食优势,创造性推出网红美食。打造夜间旅游景区、夜间亲子乐园、夜间乐动场馆、夜间学习时点、夜间购物潮地、夜间晚味去处等消费场景。

三是健全旅游服务配套体系。推进景区道路整治提升,构建快旅慢游立体式旅游交通网络系统。对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完善旅游功能和配套设施,加大旅游停车场、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建设力度,提升消费支付、旅游咨询、救助、保险等综合配套服务,高质量为游客做好优质服务。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健全游客权益保障、常态化联合执法等机制,提高游客满意度。完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智慧旅游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个性化开发景区、酒店、特色街、特色村等客户端产品;积极开发和完善全域手绘地图导览、AR增强现实导航、智慧停车引导、特色产品送货上门等服务,实现一部手机玩转蒙城

四是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原则,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肌理和文化元素,高水平编制《蒙城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推进万佛塔、文庙、城隍庙、嵇康、明伦堂等文物活化,对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漆园街、青云街两个历史地段进行风貌综合整治,打造彰显蒙城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加强尉迟寺遗址、北蒙故城、战国古城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充分挖掘传统产业、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庄子文化园等特色旅游区,提升庄子文化核心竞争力。完善历史城区内的给排水、供电、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提高绿化水平,加强消防、防洪、避险疏散等防灾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城市整体空间环境。

一地方面。

2020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提出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围绕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中药材、油茶、土特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生产基地稳固、加工提档升级、销售渠道畅通。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含市、区,下同)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省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这位我们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指明了路径。十四五期间在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方面。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围绕蒙城农产品优势资源,大力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先发展蔬菜、小麦、玉米、薯类、生猪、黄牛、稻虾等产业。以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兴农绿巨人、兴农绿港设施蔬菜产业园建设,按照“1+X”模式,2021年新建设施蔬菜1万亩,到2025年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面向长三角消费需求,精选优选蔬菜品种,力争到2025年建成西兰花、毛豆、马铃薯、甘蓝和甜糯玉米5个单品种万亩连片蔬菜生产基地和西甜瓜、黄瓜、番茄、辣椒、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发挥粮食生产功能区功能,突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延伸产业链条,推行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推动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红薯、马铃薯、酿酒高粱、鲜食红薯等粮经作物生产基地建设。以东升、襄大、牧原公司为龙头,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发展壮大牛羊产业,巩固稻渔综合种养,拓展稻虾产业链,年出栏生猪、肉羊、肉牛、家禽分别达80万头、45万只、5万头、1300万羽以上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力争每年创建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以上。

二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强化源头治理,抓好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生产过程管控,严厉打击农兽药残留超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每年创建市级以上蔬果标准园2个以上、标准化示范养殖场5个以上。推进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每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个以上,到2025年,全县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170个以上,从事食品加工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获得绿色食品及以上认证。实施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进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与省、国家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落实农产品带标带码上市。

三是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度对接沪苏浙人才、技术、资本等先进要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农产品加工强县,争创农产品加工强园,培育壮大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东升食品、金冠面粉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牧原农牧、强英食品等全产业链企业做深做优,积极争创省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扩大休闲营养食品生产规模,推进玉米食品发展,提升大豆、薯类、花生、芝麻等杂粮加工水平。大力推进畜禽精深加工,延长畜禽产业链,大力发展冷鲜肉、分割肉。加快休闲肉制品开发,适时推进熟食加工,加快推进生猪、肉羊、肉牛和肉鸭深加工。发展净菜配送、罐装食品、果蔬脆片、果蔬饮料等,积极开展尾菜综合利用。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鼓励本土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2021年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落实扶持政策,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企业和项目落地提供便利化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面向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强企。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行动。依托优势农产品,围绕产品精深加工,加大靶向式招商力度,吸引各类加工主体进园入区集聚发展;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支撑能力建设,实现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积极发挥县食品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到2025年县食品产业产值超50亿元,园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增长率保持10%以上。

四是加强市场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以优势主导农产品基地建设为牵引,建立规范一批优质农产品产地市场。创新市场+企业模式,依托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消费市场,突出绿色优质农产品运营中心引导作用,培育发展一批冷链物流配送企业,结合西兰花、毛豆、马铃薯、甘蓝和甜糯玉米等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就地就近建设容量配套的冷库等物流设施;支持县兴农公司实施蒙城县冷链物流项目,在全县建设1个县级冷链物流中心和若干个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乡镇级冷链物流中心。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连锁超市等合作,开展直销连锁配送,共建直达长三角的快速高效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五是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深入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上行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活动;积极培育本土电商企业,支持其与知名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力争2025年全县农产品网销额达到20亿元以上。支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主体参加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各类面向沪苏浙的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等销产品、塑品牌、建渠道、招项目,叫响蒙城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在沪苏浙地区市场份额。

一区三集群方面。

202010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措施》从完善重大政策、落实重大举措、建设重大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24项具体内容,支持集聚区建设。20212月,我省出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打造“6+2+N产业承接平台,将统筹安排省加快建设集聚区专项资金,健全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将集聚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淮河生态经济带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重要的能源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培育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十四五期间,对照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方案要求,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经济开发区布局。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未来高铁片区建设,科学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加快编制成片开发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居住设施、综合服务配套等空间布局,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活力新区。聚焦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导向,优化布局汽车、食品制造、建材家居、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功能区域,实现集中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以经济开发区为引领,强化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构筑经济开发区与乡镇产业园之间的梯次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园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协同互补,将各产业园建设成为差异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

二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动态完善开发区赋权清单,依法向开发区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剥离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工作。加强开发区干部队伍建设,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实施KPI考核,推动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加快由园区管理经营主体向专业化和产业服务者转变。鼓励支持开发区借鉴先进地区园区市场化运营模式,大力培育引进园区综合发展运营商。抢抓长三角产业加快向外布局和抱团转移的机遇,积极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开展园区合作共建,在合作模式、利益机制上创新探索,推进飞地经济”“园中园等产业合作平台共建共享。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立足长远规划,适度超前,增加基础资金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园区路网、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高起点规划建设专业产业园,积极吸纳大企业和小微企业入驻。升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万兆进园区、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5G覆盖。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建设智慧政务管理、智慧产业运行、智慧设施管理和智慧公共服务等平台体系,打造智慧园区。推动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建设,实现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机衔接,打造优质承接平台。

四是强化资源要素支撑。推进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园区发展空间,保障未来入驻工业项目土地需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推进标准地制度,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再开发,开展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和省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等系列优惠政策,合理安排项目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对重点产业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支持力度,用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重大项目等三重一创财政扶持资金;依托兴蒙投资公司,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助力园区产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加大产业工人和企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和劳动力资源精准对接有效机制,促进供需双方无缝对接。

五是做大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江淮M系列整车制造等龙头项目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扶持发展乘用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整车产品,引进培育配套零部件和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汽车商贸服务业,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皖北汽车生产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汽车商务贸易基地。提升整车制造规模。支持江淮安驰加快发展,壮大江淮MPV生产基地,积极引入星锐等江淮集团其他整车产品,进一步提升传统汽车产业规模。结合汽车智能化、电气化发展趋势,引入江淮新能源整车项目,着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建成专用车生产项目,依托兆鑫、华威、财富汽车等专用车企业的资质和资源,引进培育专业运输车、作业类专用车、城市专用车,加快发展专用车产业。完善汽车产业配套。依托省级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围绕江淮MPV系列产品,重点发展相关配套零部件产品,加快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产品质量的零部件配套企业,进一步提高零部件产业规模,延长汽车产业链条,打造本地化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动力电池、电机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制动器、传感器、专用生产或测试设备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培育发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汽车关键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培育机械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积极招引数控机床、模具制造、检具夹具制造、金属材料加工等机械加工相关企业,着力在锻造、电镀、铸造等产业配套方面实现突破,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标准打造繁枫真空产业园,引进培育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推动真空产业集聚发展。发展汽车商贸服务业。提升蒙城国家级汽车贸易市场品牌影响力,依托汽车会展中心、春雨汽车城等商贸中心资源,加快培育发展以整车贸易、汽配市场、二手车市场、汽车主题文化、汽车租赁、仓储物流、工业设计等为代表的汽车服务业,建设多层级的汽车服务配套产业发展基地,构建完善的汽车服务生态体系。整合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汽车贸易、汽车金融、营销总部、研发设计、工业旅游、展览博览、物流分销等资源,推动汽车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

六是加快发展新型建材家居产业围绕内循环和新基建,加快发展新型建材家居产业,打造新型建材家居产业集群。推动新型建材产业上规模。以节能环保低碳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建材企业升级改造步伐,推进建筑建材业融合发展。扩大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新型建材产业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以新型建材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加快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PC装配式建筑产业,培育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环保涂料、防水材料、门窗五金产业,支持宝业建筑工业化、民和杭萧钢构、中嘉环保建材等企业及上下游关联企业做大做强,拉长新型建材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后劲,积极争创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低碳化、水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基础工艺绿色化。加快发展新型家居产业。建设新型家居产业园,连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新型家居产业集聚区。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为方向,在家居全产业链开展招商,围绕集成家居、定制家具、生态板等,加快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持续发力智能制造,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家居产业竞争力,实现家居产业制造智造新突破。推广互联网+私人定制模式,鼓励家居企业从刚性化生产向柔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转变。

七是大力发展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积极推动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促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建设农产品加工强园,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农产品加工强县。打造蒙城粮油品牌。持续巩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建设成果,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以增加优质粮油供给为主攻方向,研发生产米面、杂粮、油料等绿色健康精深加工食品,增强蒙城粮食产业竞争力。多措并举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擦亮老品牌,塑造新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重点支持红薯、花生、大米等创建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支持示范企业设立线上放心粮油店和线下好粮油专柜,不断扩大蒙城粮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兴产业链主体,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打造皖北食品谷。做大生鲜产业规模。加快完善肉类、果蔬及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升仓储保鲜冷链能力,重点发展预冷、保鲜、冷冻、分割、包装等仓储设施,基本建立覆盖城乡、流通顺畅、服务农户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体系。提高产品开发能力,打造蒙城黄牛、强英肉鸭、牧原生猪等特色生鲜品牌。推进生鲜食品加工与销区对接,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营养配餐+私人定制等新型加工业态,满足城市多样化、便捷化需求。完善食品物流科技园基础设施,加强生鲜食品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建设,持续完善一品一码分段追溯技术,提高生鲜产品从生产储运销售全过程监管力度。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发展特色休闲食品。顺应新时代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发展谷物类、果仁类、糖食类、肉禽鱼类、干制蔬果等特色休闲食品,打造休闲食品产业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建设食品产业服务中心,加强与江南大学等知名院校或研发机构合作,及时为食品企业提供新成果新技术。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发挥肉卤类传统休闲食品优势,以五洲牌休闲牛肉食品为引领,打造全系列休闲食品产业链,扩大区域性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谷物、果蔬类休闲食品,采取工厂+基地模式,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培育发展富硒豆浆、干制蔬果等功能食品、保健食品,促进农产品就地增值。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县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蒙城的关键时期。新时代战鼓催征,新使命责重如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同心同德,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蒙城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